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由一般普通化學可知,油脂為一分子甘油與三分子脂肪酸結合而成,因此又稱為「三酸甘油酯」或「甘油之三脂肪酸酯類」(Triglyceride or Triacylglycerol),所以油脂是一種酯類(Ester)。若我們將動、植物油脂進行水解反應(Hydrolysis reaction),即可獲得甘油(Glycerin)及脂肪酸(Fatty acids);假如油脂與氫氧化鈉(NaOH)或氫氧化鉀(KOH)溶液共熱將會生成脂肪酸的鈉鹽或鉀鹽(即肥皂)與甘油,此種反應稱為皂化反應(Saponification),它的化學反應機制於1823年被法國科學家謝弗勒爾(Eugène Chevreul)所發現。

油脂的基本常識

        由化學教科書中我們知道,油脂中的脂肪酸通常不具支鏈,碳數約為12-20。一般而言,由碳數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所形成的油脂,在常溫下多為固體,如牛油及豬油等,俗稱為脂肪(Fats)。而由碳數少的飽和脂肪酸(如棕櫚油)或含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(如花生油)所形成的油脂,在常溫下多為液體,一般則稱之為油(Oils)。更具體一點說,含12個或小於12個碳原子之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在常溫下為液體;若含14個碳原子以上之飽和脂肪酸則為固體。

        動物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約占3060%,主要為棕櫚酸(Palmitic acid, C160)以及硬脂酸(Stearic acid, C180),因此歸為飽和脂肪。但是魚油例外,魚油含高比例之2024個碳原子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例如: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; EPA)、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; DHA)等。植物油主要含油酸(oleic acid, C181)以及亞麻油酸(linolic acid, C182)。花生油以及橄欖油中含較多的油酸,紅花油(Safflower oil)、玉米油、大豆油以及棉籽油中則富含亞麻油酸。但是椰子油例外,椰子油含大量的月桂酸(Lauric acid, C120)。除了椰子油被歸為飽和脂肪之外,植物油在室溫呈液態而被歸為不飽和脂肪。

        分析油脂化學性質可幫助我們了解油脂的特性,諸如:酸價( Acid number)、皂化價(Koettstorfer number/Saponification number)、碘價( Iodine number)、過氧化物價(Peroxide number)等。了解油脂的化學特性,有助於在製作手工皂時對油品的掌握。製作手工皂時,油脂的皂化價(或稱皂化值)是一個很重要的參數。皂化價定義為:使一克油脂完全皂化所需之 NaOH(或 KOH)毫克數(mg)。皂化價可做為判斷油脂種類與特性的指標,皂化價越大,其所含的分子越多,而其分子量越小(短鏈脂肪酸多);相反的,皂化價越小,其所含的分子越少,而其分子量越大(長鏈脂肪酸多),故由皂化價的測定,可以判定脂肪酸鏈的長度及其平均分子量。皂化價亦可大致表示油的純度,皂化價越大,說明油中的雜質越少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舒優特 編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舒優特 的頭像
    舒優特

    舒優特手工皂

    舒優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