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清潔劑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你每天洗臉的時候,是不是間接當了生態殺手呢?環保團體調查發現,市面上許多含有顆粒的洗面乳沐浴乳,以及磨砂膏,都是用無法溶解的塑膠微粒。近來還有一些標榜天然成分,利用果核作為去角質顆粒的清潔產品,其實果核含量不到1%,真正多數成分還是塑膠微粒。

洗面乳輕輕搓揉後,用水沖掉泡沫,結果手上除了留下鮮豔藍色柔珠還有白色細小顆粒。你是否好奇過洗一下真的能清出這麼多角質嗎?但如果不是角質,這些顆粒又是什麼?有環保團體只用了簡單的咖啡濾紙,就揭開藏在洗面乳裡不為人知的秘密。

清水沖刷5分鐘,洗面乳裡不溶於水的成分被留在濾紙上,白色藍色,數量之多超乎你的想像。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指出:「沒有溶掉的就是塑膠微粒,汙水處理廠沒辦法處理。」經過乾燥後的塑膠微粒擺在原本清潔產品旁,你才發覺用掉一罐洗面乳,竟然同時為地球製造這麼多垃圾。

根據環保團體調查,市面上銷售標榜去角質、磨砂成分的洗面乳、沐浴乳等,幾乎都含有大量的塑膠微粒,隨著民眾環保意識抬頭,知道別選含柔珠的產品,只是很多魔鬼藏在細節裡。例如有標榜杏仁果核的成分,但同時也有Polyethylene,其實就是聚乙烯。

例如無印良品的洗面乳成份裡確實含有果核,但同樣含有聚乙烯;屈臣氏的葡萄籽磨砂膏,中文標示強調使用天然植物果核,英文成份裡依舊可以找到塑膠元素;橄欖磨砂霜你以為是靠精磨橄欖籽和米來去角質嗎?真相仍然又是塑膠。孫瑋孜就說:「這很誇張啊,這我想這個核果大概1%不到吧。」

若不想成為破壞環境幫兇,得仔細在英文成分裡面找有PE、PP、PET,或尼龍等英文名詞,就是使用塑膠微粒的清潔產品。背不起來,至少你得記住「Polyethylene」這個字,因為超過九成含塑膠微粒產品用的都是它。

歐美已經陸續禁用塑膠微粒成分,但在台灣,這些小顆粒加在洗面乳裡依舊是合法的,這回被點名的屈臣式表示,含塑膠微粒商品在2014年後都已經停產,無印良品則保證洗面乳裡的顆粒都是天然果核,聚乙烯則是用在乳化安定劑可以溶解,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。



原文網址: 去角質「果核」僅含1%?環團:其實你用的是塑膠粒 | ETtoday生活新聞 | ETtoday 新聞雲 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51014/579958.htm#ixzz4DdDkffre 
Follow us: @ETtodaynet on Twitter | ETtoday on Facebook

舒優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簡單的說:清潔劑是「用來去污垢的物質」進一步說:清潔劑是用來去污垢的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具有乳化、浸透、分散等特性,因此可以發揮洗淨的效果。

一、清潔劑的成分

市售清潔劑(商品)除了主要成分界面活性劑以外尚各種不同作用的副成分,其成分與作用如下:

(一)界面活性劑(主成分,但含量不一定最多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最具代表性的是肥皂與烷基苯磺酸塩(ABS.LAS),肥皂與ABS.LAS 的界面活性作用部分為陰離子,因此屬於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,也有使用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的,但此類清潔劑的洗淨力不強,殺菌力較強,又稱為逆性肥皂。

1. 肥皂:

        以天然的脂肪為原料,以鹼加水分解脂肪製得的天然脂肪酸的塩(鉀鈉銨等塩),故形肥皂以鈉塩為主,其他的鉀塩銨塩使用,於軟肥皂,一體肥皂。

2. 烷基苯磺酸塩(ABS.LAS)

       烷基苯磺酸塩可分為ABS LAS 面類,前者的烷基部分碳鍊有分枝,後者及無分枝屬於直鍵構造,ABS 的烷基碳鏈有多數分枝(支鏈),因此微生物很難分解它,稱為硬性界面活性劑;LAS 的烷基碳鏈 屬於直鏈構造,因此微生物容易分解它,因此稱為軟性界面活性劑。

3. 助劑:

       市售清潔劑中除了主成分以外的物質不具有洗淨功能,但可幫助主成分界面活性劑發揮洗淨功能,主要作用為分散污垢,軟化硬水封鎖金屬離子緩衝作用等物質。如磷酸塩、矽酸塩、產氧物質(過硼酸塩)

4.其他物質:

1)可溶化劑(用於液體清潔劑防止凝固促進透明如醇類、尿素等)

2)醋素(蛋化質分解酶,澱粉分解酶脂肪分解酶等)

3)漂白劑螢光染料(增白劑)

4)色素、香料、增泡劑、制泡劑等

 

二、清潔劑的安全問題

        使用清潔劑的安全問題,因餐具清洗後難免有殘留的情形,另外如以手清洗也要顧慮從皮膚接觸吸收的情形。主成分的LAS 以大白鼠試驗的結果最大無作用量是每公斤體重300 毫克,若每人(體重為50 公斤)可能攝取(從餐具殘留及其他地方)的LAS 約為每日7.0676 毫克,(餐具0.03 毫克,蔬菜0.6 毫克,水果、薯類0.4 毫克、從皮膚0.46 毫克)約相當於每公斤體重0.14 毫克,約為最大無作用量的1/2140,再以100 倍的安全率計算,僅是1/21,應該不產生問題。早年也有報告指出ABS 對小白鼠有致畸胎的作用,但後來的實驗表示並沒有致畸形胎的問題。至於ABS 對環境污染的問題(特別是對水域),已因改用LAS(軟性)而獲得紓解,同樣對河川水域生態有影響的助劑磷酸鹽如採用無磷產品可望解決。

        實際上,清潔劑如含有螢光染料對人體的毒性恐怕是最大的,有些特殊用途的產品含有毒性較強的有機氯溶劑,使用時應特別注意避免吸入。使用肥皂為清潔劑的歷史已經很久,可說是在安全上最不需要擔心的。因此挑選清潔劑時,應慎選經檢驗合格、安全的產品,並且使用時應用清水徹底的沖洗乾淨,避免清潔劑的殘留而導致過多的化學物質經由人體攝入,累積性的造成毒害;除此之外,使用合格、安全的清潔劑對於環保及河川水域生態方面,也有所助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轉載自網路文章      作者  林育頡/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

舒優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合成清潔劑是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因將製造肥皂的原料--脂肪移做其他用途而發明的肥皂取代物。它於1930年代問世後,由於較便宜且洗淨力較強,到了1940年代,已被普遍使用而取代了肥皂的地位。當時美國市面上的清潔劑中大多數是以烷基苯磺酸鹽(ABS)做界面活性劑。而在1947年,美國賓州Mt.Penn.市的污水處理廠就遭遇到清潔劑泡沫問題的困擾。 他們發現在處理槽的表面,漂浮了無法消除的清潔劑的泡沫,並且隨風飄揚。隨後又發現,當時無法以生物處理方法將清潔劑中的界面活性劑完全分解,界面活性劑的殘餘部份,隨著放流水排到河川時,不但會影響水中魚類,並且可影響下游的水質而造成污染問題。從此人們開始察覺到,合成清潔劑雖然使用方便,卻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。

         1954年,美國BoganSawyer兩位學者,率先開始研究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分解性,過許多學者多年研究後,發現界面活性劑分子,在苯環上的碳鏈如有分叉(如ABS),則不易被分解,且分叉程度愈多愈不易被分解;反之,若為直線形的碳鏈(如LAS十二烷基苯硫酸納),則容易被生物處理方法完全分解。於是稱以ABS為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劑為硬性清潔劑,以LAS為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劑為軟性清潔劑。 1965年以後,硬性清潔劑已在美國市場上絕跡了。目前LAS使用量很大,由於具有良好洗淨力,價格又低廉,因此廣泛應用於家用清潔劑配方之中。LAS係價格最低的一支,是家用及工業用清潔劑的主要配方之一。但對皮膚的刺激性大,不適合做為洗髮精、沐浴乳等個人清潔用品。 另外輔助劑磷酸鹽在污水處理過程中,很難被去除,磷質會造成河川湖泊中藻類的大量繁殖,影響水中其他生物的生長,所以清潔劑中的輔助劑,亦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。因此在1965年以後,科學家們又致力於尋找清潔劑中磷酸鹽的取代物。不久發現,NTA(基三乙酸)可代替磷酸鹽在清潔劑中的地位,於是當時市面上「不含磷酸鹽」或「低磷酸鹽」的清潔劑就風行了一陣子。但是在1970年底,美國醫學組織提出報告認為NTA可能為致癌物質,因此NTA的地位,開始走了下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另外一種被稱為「壬基苯酚」類界面活性劑(NPEC),根據中央大學化學系丁望賢副教授所發表的「壬基苯酚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台灣水環境中之分析與調查」報告中指出其殘留物質在水環境中不易再被分解,使得此類機物質在世各國河川皆被檢測到,其濃度足以影響水中生態,而被廣泛研究。 其中壬基苯酚(NP)之化學結構與動物的雌性激素結構相似,且已被證實為一環境荷爾蒙,其會干擾內分泌激素的調節機制,使得動物後代失去性別特徵,而喪失繁衍能力。台灣目前每年生產及使用約46千公噸壬基苯酚類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,相較於其他工業化國家有泛濫的情況。尤其台灣目前衛生下水道普及率只有4.7﹪,生活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河川中,造成河川嚴重污染。由中壢市老街溪初步的採樣分析結果證實,水樣中「壬基苯酚」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濃度,遠高於世界其他地區濃度甚多。 未來恐怕會有更多的人工合成化學物質,被證實為致癌物或為影響生物生殖系統之環境荷爾蒙物,因此減少合成清潔劑的使用,使用天然及獲頒環保標章清潔劑,將是確保各個人健康及維護自然環境之最佳環保行動。(網路轉載)

舒優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